佛法中任何修行最基本的目的是消除無始之業障,增益福德、智慧二資糧,進而得到究竟的佛果位。能達到的目的方法有很多種,其中又以「火供」最為立竿見影。火供的功德很大,持續做火供,累積豐厚的資糧可以快速證得佛果。火供法會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備辦,例如準備火供壇城,種類眾多複雜的各式各類的供品、多瑪等。做火供時,要觀想在一片熊熊烈火當中,迎請智慧本尊降臨,包括上師、本尊、空行、護法、三寶以及諸壇城聖眾等,全部降臨到火焰當中。
本文內容:
- 壇城是什麼?
- 砂壇城火供之功德
- 參加普明大日如來砂壇城‧超渡法會
佛法中任何修行最基本的目的是消除無始之業障,增益福德、智慧二資糧,進而得到究竟的佛果位。能達到的目的方法有很多種,其中又以「火供」最為立竿見影。火供的功德很大,持續做火供,累積豐厚的資糧可以快速證得佛果。火供法會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備辦,例如準備火供壇城,種類眾多複雜的各式各類的供品、多瑪等。做火供時,要觀想在一片熊熊烈火當中,迎請智慧本尊降臨,包括上師、本尊、空行、護法、三寶以及諸壇城聖眾等,全部降臨到火焰當中。
本文內容:
許多高僧大德都因為持誦《妙法蓮華經》而進入禪定境界,因為持誦此經而開悟的更是不在話下。佛家語講:「不入法華,不知佛恩之浩瀚。」從古至今,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依法而修,得到現世安樂吉祥,往生極樂的。《妙法蓮華經》是偉大 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上所開示,為大乘初期的重要經典之一。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,明示不分貧富貴賤,人人皆可成佛,所以此經也被譽爲「經中之王」、「諸經中寶」。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《妙法蓮華經》最重要的揭示,在於明確宣說一切眾生皆本自具足佛性。這個革命性的教理告訴我們,每個人都擁有通往大覺悟境界的潛力,終將成就佛果。這個觀點澈底改變了傳統佛教的修行觀,為修行者開闢了嶄新的視野。」
本文內容:
佛法不是只有對死亡做討論,更是能引領大眾有正確的方向,藉由佛力加持,將境界較差的靈性提升到更好的境界。未學佛前,總覺得鬼很可怕!但學佛後,聽聞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《法苑珠林》,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,便不再感到害怕,反而覺得應該多利益鬼道眾生,讓他們脫離痛苦的境界。因為這些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鬼,事實上都曾經是我們最愛的家人。
本文內容:
觀世音菩薩具有大慈悲、大智慧、大願力,大勇猛精勤度眾,從未間斷,其悲心深切,只要眾生祈求,無不慈悲予以滿願。無論世間有情眾生遭遇何種災難,若一心稱念 觀世音菩薩聖號,菩薩即時尋聲救苦,使之離苦得樂,故人稱「大慈大悲 觀世音菩薩」。末法五濁惡世,聽聞正法不易,世界各地天災人禍頻仍四起,生命只在呼吸間。因此,身為佛子們不僅要常念 觀世音菩薩聖號,更須生發菩提心、立志成為饒益有情的菩薩化身,千處祈求千處應,苦海常作度人舟,早登涅槃彼岸。
文章內容:
偉大的祖師 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是觀音山法脈不共的傳承祖師,無時無刻加持引導眾弟子,直至今日,加持的暖熱從未消散,庇蔭守護無量有情眾生,恩德浩瀚廣大。開啟觀音山永恆不朽清淨傳承法脈的大恩祖師,正是偉大慈悲的金剛持 究給‧企千法王。法王出生於神聖的戒氏家族,為薩迦察派「無上密道果不共傳承藏持者」,同時被認證為「那爛陀寺」的法座持有者。祖師圓滿嚴守三大律儀戒,富藏八大修持傳承不分宗派的灌頂、閱讀傳承與法要,是近代最殊勝圓滿的大成就者上師。因法王佛行事業宏大、影響眾生深遠,獲得尼泊爾百仁札國王尊奉為「果卡達心」的尊號。此尊號意指「西尼泊爾大導師」,以此表彰法王對佛教及眾生的貢獻,這也是唯一一位西藏喇嘛獲得尼泊爾國王授此無上殊榮。
本文內容:
《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》是偉大的佛陀為救度末法時代的眾生所留下的珍貴法寶。若有人書寫、誦讀此陀羅尼,或納入塔中禮拜之,即能消滅罪障,免於三塗之苦,壽命長遠,得無量功德。而為了納藏神咒──〈寶篋印陀羅尼咒〉所造之方形塔,稱「寶篋印塔」;若有有情,能於此塔一香、一花禮拜供養,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時消滅,生免災殃,死生佛家。
本文內容;
皈依是學佛行者成就的根本之道,不論是修學小乘、大乘或金剛乘,修行的根本都是以皈依佛、法、僧為共同道基。所謂的佛(內)教徒和外道的差別,主要就在於有無皈依。真正地皈依三寶,生命才有解脫的可能。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:「自身仍陷輪迴獄,世間的神祇能護誰。」自身都還陷在六道輪迴的牢獄之中......「故因依止不虛者,皈依三寶佛子行。」真正的佛子要皈依三寶,將來才會成正覺。
真正的佛教徒是了解皈依的真諦及對修行的重要性,進而依教奉行,虔信學佛者。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很多人在接觸佛法後,都會自詡為佛教徒,我們該怎麼判別此人是否為真正的佛教徒,值得我們親近學習,或是一起共學精進。並不是看他有沒有皈依證;是要看他是否有真正皈依之心。」真正的皈依,端賴有否生出正確的皈依動機。若缺了動機或缺了清淨而正確的動機,我們的皈依便非如法的皈依。
本篇內容:
當代大堪布 阿貝仁波切在藏密四大教派顯密教法的「聞」、「思」、以及「修證」體驗上都極有心得,被公認為是一位卓越的學者和行者,眾所景仰,皆讚嘆堪千 阿貝仁波切是當代最博學、最精通佛法之大師。國際IBA佛學院座落於尼泊爾加德滿都博達佛塔區,由堪千 阿貝仁波切創建,致力於藏傳佛法的保存與傳承,推動藏傳佛教國際化不遺餘力。來自世界各地對於佛法好樂的行者,都可以在IBA佛學院學習到有系統、完整的佛學課程,或是參加短期修學。觀音山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於2003年親授慈悲 龍德上師在臺灣創辦「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」,於2010年賜名「臺灣薩迦寺」,令三乘教法於臺灣寶島落地深耕,並加持祝福此一殊勝講修寺院,永傳後世,普利有情,一切眾生皆能擁有正確學習佛法及受持殊勝密法傳承的福報。
本文內容:
觀世音菩薩的悲心深切,只要眾生祈求,無不慈悲予以滿願;無論世間有情眾生遭遇何種災難,若一心稱念 觀世音菩薩聖號,菩薩即時尋聲救苦,使之離苦得樂,故人稱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」。慈悲的隆德上師曾開示:「 觀音山中好修行,觀音山中修好行。要創造一處顯密圓融、三乘同體的實修道場,讓所有具福緣者都能真實成辦自他二利,上求解脫道,終成無上佛果位。」為感念大慈大悲 觀世音菩薩賜予任運成就講修、弘揚正法之聖業殊勝加持,將恭請高度約9公尺之大悲救苦 觀世音菩薩聖像,於寶島中部臺灣薩迦寺園區永久供奉,尊奉為觀音山全球道場七眾弟子之精神依怙尊!為大眾瞻禮皈依之殊勝對境,為一切有情眾生之無上福田所依。
《觀音菩薩讚》:「觀音大士,悉號圓通。十二大願誓弘深,苦海度迷津。救苦尋聲,無剎不現身。」無論世間有情眾生遭遇何種災難,若一心稱念 觀世音菩薩聖號,菩薩即時尋聲救苦,使之離苦得樂。
內容介紹: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簡稱《心經》、《般若心經》,是六百部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之精要,為唐代玄奘法師的譯本。般若即「智慧」,佛經中的智慧指的是契入證悟實相的智慧,而非世間智 (世智辯聰)。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是六百部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之精要,能夠驅除各種障礙。修持此法可以得到般若佛母的加持,對世間的事物了解通透,化解自己心中的衝突與矛盾,獲得心靈平靜。
本文內容介紹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