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門的三寶是佛、法、僧。佛是覺悟,具足無限的慈悲和智慧;法是空性及趣入空性的中道;僧是聖賢僧的品質,即無漏慧及解脫德。三者是所有學佛修行人的依止,所以有所謂的皈依,意思就是把我們的命根至心託付、一心依止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力求圓滿成就三寶具備的品質和功德。慈悲的龍德上師開示,真正的皈依,必須了解皈依的真實意趣,生起皈依願心,才算如法成立。
而什麼叫做皈依呢?我們需要知道,皈依並非單指一次性地參加皈依儀式或是皈依的法會,亦不單指口頭上念誦皈依偈。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,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,所謂的入門基本要件。許多人一聽到「皈依」這個名詞,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,但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。皈依是諸法之門和所有實修的基礎,而其含義是,若人在產生某種恐懼之後,由於無法自我消除這種恐懼,而去尋求一個有能力救助自己的人或對境。無始以來直至今,我們皆經歷過無數的恐懼與傷害,不間斷地承受各種痛苦。如果我們沒有走解脫的道路來尋求改變,這種恐懼將永無休止。
皈依三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,甚至證悟成佛;而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,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。佛法的一切修行,都是幫助我們成就內在的、佛菩薩那樣的品質。像是念彌陀洪名,是為了憶念極樂淨土的教主,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,以此做為修行楷模,時時策勵自己成就同樣的宏誓偉願;念六字大明咒,是為了憶念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之心,以此做為學習的榜樣,並時時激發自己,來圓滿同樣的慈悲品質。
龍樹菩薩的《大智度論》云:「佛法大海,信為能入,智為能度」佛法有八萬四千種法門,無論個人的因緣福報契應哪一種法門,入門的第一課絕對都是信受皈依。
「三皈依」也是佛弟子與外道的分水嶺,比起外道的「心外求法」,佛法是「心內求法」,因外境無常幻化,故心外實無一法可得,所有眾生的自性皆含攝無上珍貴的妙寶,只是在漫長的生死輪迴中被遮障,而修行就是在剷除一切的惡業障難,最終明見本心。皈依、禮敬、頂禮三寶與三根本,在大乘佛法的傳承中,頂禮依止的對象是佛、法、僧三寶。唯有三皈依並實修佛法,才能了悟宇宙中究竟永恆的真諦,解開生命中的種種困惑,並藉由實踐佛法來改變命運。
佛陀是覺悟者,法是覺悟者證果的智慧經驗,僧是法的實修者。我們應該視 佛陀為我們的導師、佛法作為解脫的大道、僧眾作為實修道路的助伴,依止三寶佛、法、僧來皈依。受持皈依戒之後,就已經是進入佛教徒的行列,正式成為 佛陀的眷屬。進入了佛門,總會有斷除痛苦之流的那一天。
什麼樣才是合格的皈依呢?無著菩薩曾開示要具備四種條件才是合格的皈依:
一、了知三寶的功德。
二、了知三寶分支的區別。
三、了知如何承諾才是真正的皈依。
四、不皈依外道,意思是由於了知外道和佛教皈依對境的區別有所不同,從而只皈依三寶。
皈依頂禮佛寶:成就圓滿佛道是成為佛寶的要件。在無量阿僧祇劫,不惜身命,勤修六度萬行圓滿,獲一切種智,具足一切勝妙功德的佛果者。此佛身有法身、報身、應化身三身。
法身是諸佛的清淨無漏功德所依,為真如實相的理體,常住不滅。報身是諸佛修集無量福慧資糧,顯現相好莊嚴的身相。應化身是諸佛以不思議神通力,為了因應一切眾生的機緣,隨類變化,示現六道,攝受一切眾生於佛法生深信樂,逐漸證得道果的身相。法身屬於真身,而報身和應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現起。
皈依頂禮法寶:諸佛之教法是為法寶,有三個要素:
(1)以涅槃解脫、常樂我淨為體性。
(2)以三十七菩提分法(三十七道品)為方便。
(3)以八萬四千法門為調伏眾生的甘露法藥。
皈依頂禮僧寶:依諸佛之教法,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,是為僧寶。最基本的是斷一切諸惡,攝一切諸善而如實修行。僧寶可略分三種:
(1)義僧:諸佛如法而住於世間,隨眾生的機緣和悟境顯現差別相,然而其實相不可親見、無法捉持,亦不可思議,為一切眾生的良佑福田。
(2)賢聖僧:是見道位以上的賢聖。小乘修行是指證得初果以上的境界,大乘修行是指初發心住以上的菩薩。
(3)福田僧: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門,雖然未證道果,但亦能庇蔭眾生,能給予眾生安穩快樂,所以是眾生種福田的處所。
如果對皈依有信心、理解皈依的重點是什麼,真心想學佛修行之人,可以在有契機的因緣之下,在如理如法的法師或善知識的引導,求授三皈依,依止佛陀的教言學佛學行,解脫生死。今年農曆過年之際,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住持 龍德上師將在大年初五時主法殊勝的【三世覺母-大智 文殊師利菩薩本尊灌頂 暨 三皈依】大法會,了解更多詳細的資訊可以到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查詢。
開放至2023年1月19日23:59(GMT+8)
參考資料來源:
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:https://www.fazang.org/
觀音山 法藏吉祥洲-好文分享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BeiFazang/
觀音山法藏 YouTube頻道:https://bit.ly/2BB175Z